隨著自動駕駛等前沿科技領域發展加速,傳感器的重要性和普及率也獲得了持續提升。面對傳感器在未來愈發廣闊的藍海“誘惑”,國內企業亟需加強各領域合作,并積極引進高端人才、完善培養體系,以獲得突破性的創新研發能力,贏得全球競爭優勢。 近期以來,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自動駕駛企業Waymo頻頻展開無人駕駛汽車的測試,以驗證車輛搭載的傳感器性能,以及賦予的新功能。 Waymo多方位測試無人駕駛汽車傳感器 彰顯未來重要性 據外媒報道,數月前,Waymo在一場極端的暴風雪天氣中,將其無人駕駛汽車帶到了塔霍湖地區,以測試在極寒天氣中的性能。而近日,Waymo又開始測試無人駕駛汽車的耐高溫性能。Waymo無人駕駛汽車攜帶著最新傳感器,前往加州的死亡谷進行測試,當時的溫度高達56.6攝氏度。在測試過程中,Waymo的工程師們需要每秒鐘都保持著200個不同的測量值,以確保他們的傳感器都能正常運行。 除了測試傳感器在極端天氣下的運行安全與能力,Waymo也積極開發具備特殊功能的新型傳感器。日前,Waymo無人駕駛研發團隊與亞利桑那州警局合作,在該州開展了車輛測試,并且取得了新的進展。搭載最新傳感器的Waymo無人駕駛汽車已經“學會”了如何識別救火車、救護車以及警車等特種車輛,并主動進行避讓。 傳感器成自動駕駛“硬實力” 市場潛力十分可觀 受限于眼下的技術水平和功能限制,無人駕駛車輛所搭載的激光雷達、雷達及攝像頭都只能局限于部分作用,仍存在許多盲區。因此,自主駕駛中使用的每一個傳感器都是為了彌補另一個傳感器不足而設置的,絕大多數的無人駕駛汽車都需要依靠使用不同類型的傳感器來進行各種圖像識別,這是保障汽車運行與安全的核心基礎。 因而,在自動駕駛領域快速發展的當下,傳感器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毫無疑問,自動駕駛將是未來的核心產業之一,其市場規模可想而知。這樣來看,傳感器未來的市場潛力也將十分巨大。 目前,全球傳感器約有2.6萬余種類型,隨著新材料技術和敏感機理的創新,新品種和類型會不斷出現。據ICInsights預測,全球傳感器市場銷售額在接下來幾年可取得7.5%的復合年平均成長率(CAGR),并于2021年達到105億美元規模。而隨著無人駕駛汽車已經逐步進入商用階段,傳感器的增長速度以及市場規模有望獲得更大的突破。 傳感器或成“勝負手” 國內企業該如何搶占這片藍海?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傳感器應用也正不斷普及,同時,高端傳感器的需求也持續提升。在未來的主要核心產業中,傳感器無疑將是分量沉重的“勝負手”角色,對品質、性能至關重要。然而,這么大的一片藍海呼之欲出,國內企業又該如何搶占先機呢? 首先,加強合作。國內傳感器企業應當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深度合作,從中學習研發創新的經驗。相比較企業,國內研發機構在傳感器技術研究方面,還是技高一籌的。另外,傳感器企業之間、特別是上下游產業鏈企業也應當加強交流與合作,例如國內自動駕駛企業可以培育一家高品質的傳感器企業作為合作伙伴,以推動無人駕駛汽車的加速發展。 其次,引進人才。我國傳感器企業應當積極從海外、研發機構引進高科技人才,快速提升企業研發創新能力,同時從海內外畢業生中,挑選優秀人才,潛心培養,加強研發團隊建設,完善持續創新體系。 現如今,傳感器市場愈發向好,我國傳感器企業要在激烈的全球競爭中站穩腳跟,還需要不驕不躁、秉持匠心精神,用品質和創新來贏得市場、走向世界。同時,也帶動了我國其他智能領域全面、快速發展,為實現偉大中國夢貢獻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