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球市場約1770億美元(不含系統,只是各類敏感元件與傳感器),預計在未來五年內,全球所有的傳感器領域的復合年增長率都將超過15%(仍然是高增長行業)。 當前物聯網正成為經濟社會綠色、智能、可持續發展關鍵基礎和重要引擎,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資源投入力度不斷加大。物聯網在行業領域的應用逐步廣泛深入,在公共市場的應用開始顯現,M2M(機器與機器通信)、車聯網、智能電網是近兩年全球發展較快的重點應用領域。據不完全統計, 傳感器與通信、計算機被稱作為現代信息系統的三大支柱,傳感器技術也成為衡量一個國家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標志。同樣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郭源生表示,第三次信息浪潮沖開了傳感器春天的大門。當前,我國在經濟轉型與產業升級的大環境和背景下,隨著物聯網、智慧城市推進與實施,為傳感器技術開辟了巨大的空間,也為產業化注入了“興奮劑”,增添了新的活力,這充分預示著春天來了,夏天已不遠。 2015年全球市場約1770億美元(不含系統,只是各類敏感元件與傳感器)。由于信息化進程加快和全球經濟復蘇等因素的影響,市場需求可能出現更大幅度增長。隨著新技術新產品的不斷出現,產品規模擴大、產業化能力提高會影響到傳感器產品價格降低,從而導致產業從發達國家向亞洲轉移趨勢更加明顯,從而為國內帶來發展機會。 如,在汽車、家電類產品的應用,伴隨這些產品的迅速增長,傳感器的用量大大增加。在農業、環保、醫療衛生以及食品檢測類市場領域里的應用,特別是物聯網技術的應用是突如其來、無法估量的。 從本世紀開始,行業增長較快。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從2004年的154.3億元增長到2006年的243.36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25.6%。2007年增長27.2%,達到307.8億元。2012年各種傳感器銷售量達到為1142.7億。部分行業的應用出現了爆發式增長,遠遠大于國外平均增長率。據行業統計,我國2015年各種敏感元件與傳感器需求量可達約186億~200億只,銷售額突破1300億,足以形成產業,其輻射和帶動作用無法估量。 在碩大的國內市場中,95%以上均為進口配套形成。主要應用于工業電子設備和汽車電子、通信電子、消費電子、專用電子設備、大型國際招投標工程、進口裝備與設施等。 工業電子設備和汽車電子是增長最快的行業,也是傳感器應用最多的領域,如測量各種工藝變量、電子特性和物理量,以及傳統的運動/定位等。從市場規模可以看出,敏感元件與傳感器產品足以形成為產業和元器件產品新的經濟增長點。 現階段我國市場主要應用的傳感器絕大部分仍要依賴于進口,主流市場依賴國外配套的情況尤為突出。 僅以汽車工業為例,2011年國內汽車產銷量超過2000萬輛。若按照最低配套20只/每輛計算(僅發動機系統),將需要4億只以上各種類型的汽車傳感器。加上產品生產儲備及市場周轉余量,以及配件市場20%的維修更換率,至少將需要5億只以上汽車傳感器,產值高達400億元;若是200只/每輛計算,產量擴大10倍以上,足以形成產業。隨著電子化程度不斷提高,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的推出,在傳感器種類上和參數指標上有了進一步拓展。 在其他行業領域,如家電、醫療、大型工程配套等行業,市場應用與汽車傳感器都具有類似的狀況,由此可見,行業爆發式增長傳感器產業迎來春天。 |